“王富玉安排弟弟王富出面,與沈某以‘合作’為名在前臺辦事,自己藏身幕后運作。”1月16日播出的電視專題片《零容忍》第二集《打虎拍蠅》中,披露了貴州省政協原黨組書記、主席的貪污受賄細節。
近年來,隨著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,一些腐敗分子更加小心翼翼,挖空心思掩飾隱瞞違紀違法所得,他們往往躲在背后,不直接沾手金錢財物,只出面辦事。然后,找一個收錢的“白手套”,似乎這樣就能置身事外。王富玉就是一個典型,他把其弟王富作為自己收錢和藏錢的“工具”,安排弟弟為自己保管非法收入,收受老板送的巨額賄賂。王富說,“其實我就是個代言人。”
王富玉還通過兒子王斌收受巨額賄賂,也是打著王斌與人“合作”做生意的幌子。浙江一家從事園林綠化的私營企業以這種方式向王斌輸送利益6000多萬,王富玉則幫助他承攬了一系列大型項目。王富玉又采取了一種規避監督的手段,先幫老板辦事,等退休后再收錢,大搞“期權式腐敗”。退休之后,他一度認為自己已經安全著陸了,主動打電話給曾經幫助過的商人老板,提醒他們兌現此前的承諾。此外,王富玉1995年就違規為本人和妻子女兒辦理了移民手續,從一開始就產生了在境外留后路的想法。
當前腐敗問題的特點和危害之一就是“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,貪腐行為更加隱蔽復雜”。簡析王富玉的案情可以看出,腐敗行為呈現手段復雜化、交易隱蔽化、收益期權化等特點,查處難度更大。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,腐蝕和反腐蝕斗爭長期存在,反腐敗沒有選擇,必須知難而進,要密切關注腐敗的新動向,精準識別、精準查處、精準打擊。
正如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所言:違紀違法問題無論隱藏得多久、積累得多深,都有暴露的那一天,而且要付出的代價會越沉重。(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徐夢龍)
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