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(1月17日),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又一個春運正式拉開序幕。
與往年相比,客流量增加、疫情多點散發、寒潮天氣疊加,今年的春運“大考”場外因素復雜。交通運輸行業必須主動識變、積極應變,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全力應對,用更加暖心的舉措貼心服務,在科學精準守好疫情防線的同時,嚴守安全底線,優化服務舉措,努力保障人民群眾溫暖出行、平安回家、開心過年!
春運疊加防疫,更加考驗能力,準備更要“精心”。有備才能無患,防疫仍是春運期間的頭等大事。面對不確定的疫情形勢,防控舉措必須突出科學、精準、有效,物資儲備、人員配備需提早準備,應急預案當可靠完備,防疫措施應落實到位。特別是針對散發疫情可能引發的交通管控、查驗升級、旅客滯留等突發情形,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,既要分級分類管控,也要貼心細心服務,該停的堅決停,該保的高效保,不能不加區分地搞“層層加碼”和“一刀切”“一律勸返”,給群眾正常出行添堵。
保春運不是“獨角戲”,尤其是疫情之下,部門間協同需更加“齊心”。春運歸途,旅客中轉換乘頻率加大、“最后一公里”接駁運輸需求旺盛。一方面,各種交通方式之間應加強協同,在中轉、安檢、出站查驗等方面多為旅客考慮,做好優化銜接,保障高效運轉;另一方面,人員大規模集中出行對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,各方面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加強組織協同、信息共享,優化查驗、測溫、登記等流程,盡量做到無事不擾、有事少擾,爭取整體目標效果的最優化。
保春運與防疫情說到底都是為了服務群眾,都需要更加“暖心”。今年春運,查驗健康碼與核酸檢測報告成為普遍要求。環節越多越要下力氣保證高品質的服務質量,交通場站里的通信信號好不好、各種標識標牌是否醒目易懂、人工服務能否提前介入,這些細節雖小,卻深刻影響旅客的出行體驗,決定人員能否高效有序流動,當給予高度重視。
受疫情影響,春運期間運輸計劃和出行計劃可能隨時調整,運輸企業應及時向旅客做好政策提醒,如通過公眾號、App等線上渠道第一時間進行遠端提醒,向旅客及時告知車票退改簽事宜。近兩年來,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便利出行的服務舉措推出不少,關鍵時刻要用好。
今年仍有不少人就地過年。交通運輸部門應結合各地實際加大運力調配力度,努力保障重點物資運輸高效需求,引導支持物流、快遞等企業春節假期保持正常運營,積極為司乘人員提供便捷的核酸檢測等服務,保障貨物高效運輸。
春運大事、防疫難事、冬奧盛事,形成三重“大考”,守牢安全底線要更加“小心”。近兩年來,受疫情影響,運輸企業效益受到很大影響,有的甚至虧損嚴重。艱難方顯勇毅,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,特別是面對春運客運量增加的形勢,全行業必須振作精神、扛起責任,確保安全形勢穩定。管理部門要盯緊安全鏈條的薄弱環節,利用大數據技術等手段提前梳理排查非法營運車輛和企業,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執法,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。運輸企業須有效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,切實做到安全責任到崗、到人、到位,加強后勤保障,嚴防交通工具、駕駛員帶“病”上路。
新冠無情,人間有愛。讓我們團結攜手、用“心”溫暖,多一些服務升級、少一點措手不及,讓歸家旅途更順暢,讓留守過年也從容!
來源:中國交通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