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2日,“迎北京冬奧 穿越大興安嶺”小分隊,在綽爾大黑山遇到了不一樣的風景。
大黑山位于綽爾森工公司全勝林場境內,距離綽爾森工公司總部所在地塔爾氣鎮30多公里,海拔1600.2米,是大興安嶺嶺南較高的山峰。聽綽爾森工公司同志介紹,山上有防火瞭望塔、觀景臺、觀光步道等。站在大黑山山頂,能俯瞰綽爾生態功能區總面積的95%,這里不僅能看到莽莽興安的壯美景色,也是觀賞日出日落的絕佳之地。同時,因大黑山海拔較高,山體地貌多樣,常見的興安落葉松也是虬枝兀立。2018年,大黑山景區被評為中國森林旅游美景推廣地“最美森林露營地”。
上午9時40分許,我們驅車抵達大黑山腳下。前面道路上的積雪過深,汽車無法再繼續向前。我們一行加上當地林業系統人員共10人,背齊裝備,開始步行上山。
抬眼望去,前方的道路像是鋪上了一層厚厚的“白絨毯”,整潔得沒有一個腳印。這意味著,我們要做今天大黑山雪中開路先鋒了。
起初,道路上的積雪僅沒過腳踝。我們邊欣賞著道路兩側晶瑩剔透的霧凇,邊愉悅前行,大家興奮地喊著:大黑山,我們來了!
陽光耀眼,四周寂靜無風,兩側的樹枝上掛滿了落雪,把樹枝壓得謙遜的低著頭,樹枝上常常能看見各種各樣“睡著的小動物”:松樹、天鵝、小鳥......那是在樹枝上堆積而成的栩栩如生的雪堆。
行進途中,我們登上了一座瞭望臺。臺階上的雪有膝蓋深,即使攀著扶手,登上去也是深一腳淺一腳,不見底。瞭望臺頂部是一處10米見方的露天平臺,引人注目的是這里的五個 “雪饅頭”:由于雪量過大,平臺上擺著的一張桌子和四個凳子上面都頂著30多厘米厚的“雪帽子”,以至于幾乎看不到桌凳本身,乍一眼看起來像是五個白饅頭。
在這里,我們一行人圍著桌子,在碩大的“饅頭”上按下了各自的手印——穿越大黑山,啟動!
瞭望臺樓梯陡,且表面蓋上了一層厚實的“雪棉被”,即使上來時已經踩過一遍,依然無法看到樓梯本身。與其哆哆嗦嗦向下摸索,索性我們就從這條現成的“滑梯”——雪滑梯上滑了下去。
大黑山從山腳到山頂大概5公里,不知不覺中,道路上的雪普遍已沒過膝蓋。我們也無法并列前行,開始自覺排成一字——每個人都踩著前一個人的腳印走。即便如此,當最后一個人走過,“白絨毯”也沒有被踩到底——還是沒有露出雪下覆蓋的道路本色。
“迎北京冬奧 穿越大興安嶺”小分隊前行中喊出“一起向未來!”為北京冬奧加油。
走了兩個小時左右,我們的隊伍開始越走越慢。大家似乎也沒有多余的力氣談笑風生,路上只能聽到粗重的喘氣聲和沉重的挪動步子的踩雪聲。雪路變得異常難行,走在第一位的開路者,每邁一步都要將腿從及膝的雪中挪出,再向前邁進。
我們在“雪絨毯”上開出了一條一人寬、及膝深的雪溝。雪溝兩側的高地則自然而然變成了天然的雪床,看上去松軟而舒適。我們沒能經得住“誘惑”,紛紛躺上去休息。躺在雪床上,可以看到陽光從茂密的落葉松和白樺林中透射出來,白云流動經過太陽,明亮而籠著薄紗,遠處天空湛藍高遠,偶爾有風吹過,空中的薄云如煙般流動起來,令人沉醉。
留給“躺平”的時間總是很短暫。三九時節,嶺南地區下午4點多天就黑了,得加快速度,我們休息片刻后起身。雪床上留下了我們各自躺下的印記,成為了一張張私人定制床。
繼續向前,我們不時在道路兩側發現各種動物的足跡:熊、狍子、兔子、野豬......
13時許,林中逐漸可以聽到風的呼嘯聲,我們的行進也越發艱難,大家以路邊樹枝作拐杖,寒風夾卷著雪花襲來,吹得臉生疼。戴上口罩,每走幾步,都感到窒息。因為大家速度不同,我們的隊伍也有些走得分散了,有人沖刺,有人斷后,分散前進,注意別有人掉隊。
13時30分許,我們原地休息,圍圈席地而坐,一張桌子自然形成。我們開始雪地野餐,把攜帶的便餐,包括面包、香腸、巧克力等扔在桌子上,大家開吃,體驗冰雪世界林區人的工作生活。
此刻,這些美食早已失去了原本的口感,被凍得硬邦邦,一打開就結上了冰碴子,一口咬下,大家紛紛給出自己的感覺,“應該叫冰激凌面包”,“應該叫雪蓋冰腸”……寒風、雪地、露天,每吃一口,似乎都咽下了一口寒冷。匆匆填飽肚子,我們開始了最后的艱難沖刺——向峰頂沖刺!
14時許,我們終于可以望到寫有“興安云頂”的石碑。大黑山山頂, 我們到了!一處檸檬黃色的房屋在銀白色山頂格外醒目。這里是林業防火工作人員的值班室。峰頂有一個大概高約1米、半徑2米的圓形觀景臺,下面由石頭砌成,上面圍著仿木柵欄。站在高臺上,大黑山美景盡收眼底——湛藍色天幕下,四周高大的松樹銀裝素裹,仿佛身著潔白的婚紗。寒風吹過,樹枝迎風搖擺,大黑山仿佛披上了朦朧晶瑩的薄紗。
據我們觀察,這些天嶺南下午4點20分左右天就完全黑了。14時30分許,我們抓緊時間開始下山。大家加快了腳步。1個多小時后,我們回到了山下。
回首望,身后是我們踩出的深深的雪溝,這印記留在了大黑山上,也印刻在了我們每個人心中。這里氣候高寒、大風,山頂上的樹不高,幾乎不超過10米,當地人俗稱“老頭樹”,而林業人長年值守于此,瞭望員在上面一呆就是10天才輪換,保障了這里24年未發生人為森林火災。也正是幾千名職工的值守,保障了綽爾426580公頃生態功能區的安全和 84.9%的森林覆被率。
冬日里像白色童話一樣的大黑山、“最美森林露營地”大黑山,有人在默默守護它一年四季的美。
來源:《內蒙古日報》官方微信